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公达家书》第20封

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编者按】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字公达)先生,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全体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诚邀院友和师生记录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其他成长经历中的点滴故事,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希冀与师生分享,与时空碰撞,与时代同行,与岁月成长。      


      


      2017级社会学专业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距离上一次见面间隔的时间有点久。我很想念大家,想必你们彼此之间也很想念。

      疫情之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我的成长经历和记忆中,这已经是第二次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停学。2003年,我才刚上高一,因为“非典”的缘故我们上半年基本上都处在放假的状态。2003年的时候没有网络,大家不可能在家上网课,那个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完全放假的状态,我不记得自己在假期学习什么,然后到暑假又提前开学了。记忆中,那时候对于非典的了解和一点点恐惧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电视报道,而且许多人印象中的非典好像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比方说广州、北京、天津等。当时,我还在乡下生活,除了学校里散发出来的八四消毒液的味道在提醒我们非典疫情之外,其他时间我们并没有感觉到非典对于我们生活有多大影响。2003年的春节一样热热闹闹的在过,人们还是一样在走亲戚,基本的生产生活也正常在进行。当然,城市里的生产生活可能有点不同。但是,我记得,当时我们家乡在外务工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回家,这说明他们在外的工作生活影响并不大。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与非典发生的时间节点有点相似,但是我发现它对我们的影响与非典的影响差别很大。我记得,去年12月31日晚上,我在天河与十几位老乡一起吃饭。聚会中有8个老乡都是医生,她们当时就在聊武汉出现的新型肺炎,我自己对这个新型肺炎并不了解,但是看他们聊的样子好像蛮严重。回家后,我跟我太太说起了这件事,我太太说她的一位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的同学也在群里发通知了,然后我太太就叫我最近要注意卫生。记忆中,好像没过几天,这件事就在网上越传越厉害,微信动态里几乎都是和新型肺炎有关的消息。到春节我回家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春节期间,我老家所有的活动都停摆了,本来春节要给我妈妈过60岁生日,后来也取消了。我们村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说她活了一辈子,还没有见过不过年、不走亲戚的情况。春节后,许多原本应该外出务工的乡亲都不得不滞留在家里,部分乡亲外出后发现工作不景气,又不得不回老家,然后在县城找一点零时工干,主要是做口罩的活计。我们县城应该是全国口罩工厂最多的县城之一,高峰时期曾经有近大大小小的口罩厂300多家,其中许多口罩厂原本都是服装厂。我也在老家困了一个多月,回广州的时候还差点被困在高速上下不来。回到广州后,我们自行在家隔离了14天,其实14天后我们也没有怎么出门,每天买菜也都是叫外卖,偶尔到楼下小区转转。

      为什么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此之大?我想可能主要还是心理的感觉不一样。这种心理上的感觉为什么不一样?我想主要是因为电子传媒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其实,新冠疫情并没有那么可拍,至少我们在坐的各位都没有被感染。其实,新冠病毒袭击和受伤害最大的主要人群是老人和有慢性病的人群。可是,我们基本每天都被微信、头条、电视、健康码、口罩所包围,搞的好像病毒包围我们一样,所以我们心理上的恐慌并非来自真实的病毒,而是可能来自微信,来自手机,来自社会。这也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的重要区别。

      我想,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主要还是一种秩序的破坏,比如生活秩序的破坏,学习秩序的破坏,工作秩序的破坏。原本你们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原本我们也是站在教室里上课,原本你们可以每个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聚餐约会,原本我们也可以每个周末一起亲子出游……但是,突然间我们习惯的东西没有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种新的环境和秩序。我们不得不琢磨怎么在线上上课和听课,我们不得不习惯没有周末的闲暇生活,我们不得不让自己每天在家里与家人一起共进晚餐……要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就好比,我们都是右手吃饭写字,突然间我们失去了右手,不得不用左手吃饭写字。那种困难和不习惯可想而知。

      那么,当原本的习惯和秩序被打破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创建一种新的秩序,形成一种新的习惯。前面提到2003年非典假期,我基本上处在一个学习和生活的真空状态。今年不一样。春节后返回广州的第二天,我和我太太就开始重新计划生活和学习,包括育儿,当然这些内容都不得不在同一个室内空间内展开。因此,我们不仅对每天的时间规划的很细致,而且对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包括我们的吃饭时间、小孩子的阅读时间、小孩子的室内运动时间,我们的游戏空间和工作空间的划分,以及我和我太太的工作生活分工,等等。因为对时间和空间都有很细致的规划,所以我们很快就习惯了在家庭空间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游戏,疫情之下的特殊生活慢慢变成了常态。上半年,我顺利完成了2门本科生的线上课程,1门研究生的线上课程,完整和不完整的参加了10余场线上讲座和会议,精读了14本书籍,写了3篇文章,申报了1个国家项目。当然,还有每天无法计算的与孩子的共同阅读和共同游戏时间,以及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细致合理的规划又重新建构出了一种新的秩序和习惯,让我的工作和生活焕发出了一种不一样的形式和色彩。

      当然,我讲的这么多,仅仅是局限于个体层面的秩序破坏与重建。当我们听到许多企业和店铺因为疫情而关闭时,当我们看到高层正在倡导节约粮食和光盘行动时,当我们知道有些学长学姐还没有找到工作时,当我们自己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时,当我们重新回到学校和课室时。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层面的秩序破坏远比个体层面的秩序破坏更加严重,而前者对我们个体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食堂就餐的距离化和室内生活的常态化。你们是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而且还是学习社会学的,你们的感受和焦虑肯定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甚至于比我们老师还要深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以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来缓解和消除我们的焦虑感和无序感:

      一方面,就是我刚才说的重新建立自我层面的一种新秩序和新习惯。比如,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自己逐渐习惯返校后的一些不习惯之处。部分同学可能暂时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进行一场纯粹的阅读,哪怕是文学小说。部分同学可能会在担心自己未来的工作去向,我建议,与其担心工作的问题,不如我们重新进行一次选择,比如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后者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知识是可以保值增值的。无论选择什么,我都建议大家尽快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而可行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然后只管去做就好。自我层面的秩序重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获得一种稳定和宁静,正所谓“宁静以致远”,只有我们内心拥有平静,我们才可能在这个噪杂的社会中获得前行的持久动力。

      另一方面,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一种关怀社会的心境。这并非是因为我们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而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和国家的一个公民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钟南山院士在《开学第一课》中讲的“担当精神”。虽然社会很复杂,现实很残酷,工作很难找,但是当我们心怀社会、心怀他人的时候,我们眼中看的可能就会是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可能会更加关心路边的店铺是否重新开张,我们可能更加关心垃圾有没有分类,我们可能会更加关心粮食有没有被浪费,我们可能会更加关心哪里需要志愿者,我们可能会更加关心身边是否有更加需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当我们心怀社会和他人的时候,我想我们个人眼前的困难可能就会显得比较渺小,我们的内心会更加平顺和宁静,我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生活。

      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和环境下,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找寻内心的宁静,一起努力去重建生活的新秩序,一起努力去关心社会和他人,一起努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和未来。


王利兵

2020年9月1日夜


致信说明:王利兵博士于2020年9月1日晚上在2017级社会学专业新学期开学班会上的讲话,经本人审阅,刊于此以飨读者。致信人:王利兵,安徽安庆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助理教授,2017级社会学专业班主任,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民族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海洋人类学和海洋社会学研究。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研招目录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收推免生通告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第三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

谷琶公告||“攻坚2020”口述史征文初审结果公告

谷琶公告||“感染2020”口述史征文初审结果公告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谷琶特辑||“服务国家,十分专业”: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谷琶特辑||“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州大学社会学
谷琶公告||大学城校区跨园区通行及施工围蔽通行指引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交通车路线及其时间路段安排谷琶资讯||“开始不想去,最后不想走”的桂花岗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招生宣传片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谷琶资讯||致2020新生: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